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介
2021年03月29日 09:52  点击:[]


湖南省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成立于2008年6月,原名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是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湘教通[2008]245号)的“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1年9月经省教育厅调整优化后更为现用名。它是以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和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地理科学”和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环境教育创新与高师课程改革研究”为依托,以地理与旅游学院为主体,并联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学院成立的跨学科环境教育研究机构。同时,被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研究基地”确认为“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研究基地湖南研究中心”。

基地由申秀英教授任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优化调整后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7人,其中博士19人,硕士4人,教授13人,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且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团队。基地现有学校环境教育与绿色经济、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及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三个方向研究。2021年10月,基地取消了面向校内外科研工作者设立的开放基金项目资助。

学校环境教育与绿色经济研究方向以申秀英教授牵头的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环境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和湖南省环境教育社科普及基地(2014年)传统研究方向为基础,持续开展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形成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大学环境教育研究及当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三个研究板块,具有发展持续性、学科融合性与对接服务性等鲜明特色。本方向核心成员先后承担相关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由申秀英教授牵头,出版了《环境教育概论》、《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环境教育对接研究》、《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手册》等系列研究专著和教材7部。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主要开展城市化对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蓝水绿水的水资源管理、城市雾霾以及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近三年来该方向主要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研究成果在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Acta、Journal of Hydrolog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Hydrological Processes、地理学报、地理科学等TOP期刊发表,充分体现了该方向在土、水、气、生等方面取得的良好研究成果。

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方向顺应国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新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要求,以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成立为起点,持续开展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并主动对接社会教育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教育,形成了与社会教育行业具有密切联系的对接性、跨学科性、实践性等学科研究优势。本方向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院级等各层次环境教育系列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系列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留住乡愁-特色旅游小镇与新型城镇化研究》、《湘西传统聚落景观图谱研究》、《家园的记忆与表达—传统聚落景观图谱的理论与实践》等系列研究专著3部,获得环境教育类文旅部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推动了文化传承目标下的渗透式公众环境教育实践,促进了文化链、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对接和融合,并带动了湖南省100多个传统村镇高质量持续发展。(2022年3月更新)

上一条:“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介
下一条:“人居环境学”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简介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邮编:421002 联系电话:0734-3456099,8484913 邮箱: kjc@hynu.edu.cn
版权: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处备案号:湘教QS3-200505-000049 湘ICP备05003883号
本页访问次数: , 总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