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作为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活态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核心议题。因此,建立“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研究基地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有效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方案,有助于促成“城乡融合”村镇建设新格局的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路径。
本基地依托学科地理学是衡阳师范学院的优势学科,“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均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十三五”、“十四五”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应用特色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教育部“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在科研队伍的结构与配置上,基地现预计组建专职人员共12人的研究队伍,队伍中有正高级别人员3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7人,达总人数58%。项目组成员来自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建筑规划和历史地理等不同专业领域,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数字化保护、人居环境演化效应与机理、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等领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
基地负责人李伯华教授,现任研究生院院长,城乡规划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地理》青年编委会编委、《中国地理科学评论》编委会编委。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及多项省部级项目,在CSSCI/CSCD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本基地立足于湖南省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众多的区域资源优势,依托于衡阳师范学院地理学“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建设优势,融合城乡规划学的长期研究经验,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研究为重点,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并重,科技工作为学科建设服务”的理念,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拓宽科研领域。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古村古镇遗产数字化及其创意利用、湖南省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化与利用研究,为区域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服务。
基地负责人李伯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