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处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规范、扎实、有序地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全校科研人员在课题立项、论文发表、成果获奖、专利授权、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学习相关政策文件,领会精神,为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家相关部委、湖南省相关厅局等密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16]3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04号)、《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教技厅函[2016]115号)、《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1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人社部规[2017]4号)、《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湘社评[2016] 6号)、《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湘科[2016]79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湘科[2016]104号)、《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湘科[2016]107号)、《关于完善省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湘办发[2017]9号)、《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意见》(湘人社发[2017]62号)等等10多部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是学校开展规范科研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17年,科技处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向学校党委行政提供科研管理意见建议,力图不断改善学校科研管理工作。
二、修订完善科研管理规章,持续推动建章立制,使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有据可依
学校现有科研管理制度主要出台于2014、2015年以及此前更早的年份。随着近两年学校的快速发展以及上级部门相关管理政策文件的修订以及新的政策文件的出台,学校大部分科研管理制度或制度中的某些条款已经不宜继续执行。基于此,科技处对学校现有全部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向全校科研人员征求修订意见,在充分考虑修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上级相关部门政策文件精神,全面启动了学校科研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特别是重点修订了《衡阳师范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衡阳师范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办法》、《衡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文件,并拟在学校第八届科研工作会议上审议通过后发文确认实施,使我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三、瞄准高档次科研项目与成果,实现了科研项目与成果在数量、档次上的双提升
1.全年获得各级各类立项资助纵向项目226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1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级重点项目8项)、地厅级项目75项、其他项目63项,进校经费总计753.1万元。
2.发表各级各类科研论文424篇,其中SCI来源期刊论文77篇(其中1区4篇、2区15篇、3区18篇),《中国科学》论文1篇,学校认定的一级期刊论文5篇,SSCI来源期刊论文2篇,学校认定的A类期刊论文17篇,EI来源期刊论文1篇。科研论文反响良好,其中被SCI、SSCI、CSSCI、EI、CSCD、ISTP、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或全文转载累计178篇次。全年发表作品5件,其中在学校认定的一级期刊发表作品1件,在CSSCI核心库期刊发表作品1件。
3.共申请各类专利86件,获得授权75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51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
4.全年出版学术著作共计52部,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5部。
5.获湖南省第十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项成果通过湖南省社科成果鉴定。
四、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学术交流更加活跃、成效更加显著
1.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师生科研兴趣。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以“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9日--15日)、“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14日--21日)、 “全国科普日”(9月17日--23日)等全国性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校园“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学术沙龙”等科技学术活动,强化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2.鼓励、支持二级学院主办、承办各类学术会议。全年主办、承办省、市级以上学术研讨会累计7场,其中国际学术研讨会1场。
3.积极举办学术讲座,加强学术交流。以学校“第十八届学术活动节”为契机,推动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全年校内科研人员举办学术讲座63场次。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肖立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斌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继彬特聘教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肯立教授、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詹明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谨研究员、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建英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军教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利民教授、湖南大学周克刚研究员、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古祖雪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雷跃捷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旭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宏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95场次。邀请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博士生导师袁沅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生导师卢学文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郑秀芬教授、美国德州大学吴思斌教授、英国萨里大学李刚教授、伦敦大学Gary McCulloch教授等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17场次。
五、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提升
1.主动联系政府部门与行业企业,为科研人员承接横向科研项目、服务地方牵线搭桥
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主动出击,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与湖南省知识产权局、衡阳市发改委、衡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衡阳市旅游外侨民宗局、衡阳市畜牧水产局、衡阳市珠晖区旅游商务局、衡阳市珠晖区旅游局、衡阳市珠晖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湖南沛科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市天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衡阳大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衡阳忆乐新材料有限公司、衡阳县人民法院、衡阳县糯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衡阳县和鸣文化有限公司、衡阳市惠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衡阳宇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衡阳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州市旺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永州市鑫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华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南阳市天华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嘉盾实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进行了合作,科研人员承接来自以上单位的横向项目共计34项,合同经费440.58万元,2017年进校经费累计179.87万元。
2.继续推动校级产学研培育项目计划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7年,科技处跟踪关注了2014年、2016年立项的校级产学研用培育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组织了对2014年立项项目的验收考核,并结合验收考核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及现行管理办法中的不足,修订了校级产学研用培育项目实施办法,拟经学校第八届科研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后,从2018年初开始实施,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培育项目计划取得实效。
3.搭设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唐青海博士的科研成果《猪重要腹泻性病原卵黄抗体制剂》于2016年10月转让给湖南沙博安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一年中,该公司制备的200多头份卵黄抗体制剂在湖南、湖北等省份的160多个养猪场推广应用,为解决困扰养猪企业的仔猪腹泻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一年间,该产品为养猪户挽回经济损失约1100万元,为公司创造销售额230万元、利润68万元。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春华教授与陈满生教授的发明专利《可辐射固化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物》在衡阳玉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实现转化,2017年创造经济效益约2400万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少华教授的科研成果《三氮唑母液回收利用产业化的研究》在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实现转化,2017年为公司增加利税1000万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邓培红教授的发明专利《一种同时综合回收利用钢铁厂锌灰和高砷氧化锌的方法》在常宁市沿江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转化,2017年为公司节约能耗100余万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少华教授的发明专利《一种1H-1,2,4三氮唑副产氨水回收利用的方法》应用于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2017年为公司增加利税约1300万元。
六、有条不紊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1.联合法学院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创新创造改变生活,知识产权竞争未来”的2017年“知识产权宣传周”(4.20-4.26)活动。
2.协助法学院,培训、选拔学生代表队参加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的2017年“集佳杯”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竞答赛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获得冠军,同时获得本次竞赛唯一的一等奖(共有衡阳师范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8支高校学生代表队参加决赛)。
3.完成了2017年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项项目申报并成功获得立项;完成了2017年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的开设,选修学生达到1300多人;参加2017年度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绩效考核,获得好评。
七、根据省、市科协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科协各项工作
根据衡阳市科协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衡阳市科协志》和《衡阳市科技人物志》的编撰工作(拟于2018年出版),向市科协报送了11000多字的衡阳师范学院科协介绍以及工作、成就照片,报送了145名科技人员的个人简介和照片等入志材料(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科技人员3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无正高职称)68名、具有副高职称的科技人员(无博士学位)38名)。以学校科协名义积极参加“衡州经济发展论坛”,并向衡阳市工业与科技展览馆报送了我校近10年来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信息,以供科技展览馆制作展板展出。积极参加省科协举办的活动,圆满完成了省科协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获得充分肯定。在省科协举办的“喜迎十九大”美术、书法、摄影原创作品征集活动,我校共选送作品34件。
八、全程、全力参与学校申硕工作
申硕工作是学校2017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核心参与部门之一,科技处负责全校五年来科研奖励、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交流等各个方面的数据,涉及的范围广,复印、装订的附件材料庞杂。为高质量完成相关材料,科技处全体人员在确保常规科研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基础上,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申硕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此外,为未雨绸缪,科技处还就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考核的三大核心指标(即博士数、师均年科研经费总额、代表性科研论文数)向学校党委提交了《关于对硕士授权单位建设验收考核的三大核心指标实施目标管理的议题》,并获得通过(见校党纪要[2017]6号)。2017-2019年三年间,学校将对各二级学院完成以上三大指标情况进行年度检查,2019年进行总考核,以加速推动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
九、圆满完成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检、结项,各级相关人才推荐,各级各类科研奖励的申报,校级研究机构的验收考核,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及奖励申请、核算,教育部高等学校基本状态数据库相关数据以及湖南省科技厅基础数据调查等相关数据的统计上报等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