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科技处工作按照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部署,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学院“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结合我院科研工作实际,积极推进 “2011计划”,优化学术梯队,创新科学研究,建设管理队伍,提升学院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了学院科研工作。特将本年度我处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谋划,项目申报获得新突破
1.总体情况
2013年度学院组织各级各类课题申报共计40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7项;部级课题56项;省级课题116项;地厅课题89项;院级65项。立项共计178项,其中国家课题8项;部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2项;地厅课题75项;院级51项。立项率44.2%。
在2013年国家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我院共有8项国家基金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3项,专项项目3项,总资助经费为208万元。
2.省杰青项目取得了突破
我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李浏兰博士荣获2014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项目立项资助,实现了我院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李浏兰博士也是目前为止全省二本类院校中第二位获得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的年轻学者。
二、积极打造,科研成果质量稳步提升
1.推荐各类专家
2013年完成了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议专家的推荐、第九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的推荐、湖南省青年社科委特聘专家推荐工作。
2.成果统计情况
2013年度,我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质量上得到很大的提升。2013年度,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540篇;其中,SCI核心来源刊37篇,EI来源刊10篇,《光明日报》(理论版)1篇,一级期刊6篇,A类46篇,CSSCI来源刊39篇,CSSCI扩展库来源刊17篇,一般核心期刊60篇,省级276篇;论文成果反响227篇,其中SCI收录75篇,EI核心库收录21篇,CA收录30篇,CSCD收录28篇,CSSCI核心库收录46篇,扩展库收录19篇,人大复印资料3篇;发表作品共计9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共1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共获得各级各类奖励43项。其中,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3年度湖南省二类重点发明专利2项,省文化厅举办的“湖南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衡阳市第二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3项,衡阳师范学院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总体来看,学院高档次的论文比前几年有所增长,各类科研成果的奖项数量与等级也有一定的提高。
3.成果获奖情况
2013年组织开展了各级各类科研成果请奖工作,共计请奖83项。其中,湖南省科学技术奖3项、湖南省第十二届优秀社科成果奖10项、湖南省社科成果鉴定1项、2013年度湖南省重点发明专利8项、2013年全省优秀科普作品1项、衡阳市科学技术奖3项、衡阳市第二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15项、衡阳师范学院第七届优秀成果奖42项。邓培红老师入选第九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为本届唯一一位学院级学校获得者。
4.专利申请情况
2013年我院累计申请专利数30件,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比上年提升了87.5%,2013年累计授权专利数17件,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比上年提升了112.5%;有6项发明专利得到许可实施;有2项发明专利被评为湖南省二类重点发明专利;积极申报了2014年湖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分站项目;为推进我校知识产权的运用和转化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广泛交流,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1.召开学术会议及学术沙龙座谈会
2013年,科技处成功举办了衡阳师范学院第六届科研工作会议暨第十四届学术活动节。我院通过主办或承办学术会议、组织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形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各院系的教授和博士组织学术沙龙、举办学术报告会76场次;各种学术活动精彩纷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而且开拓了教师的学术视野,让师生充分领略了大家风范,感受到科学研究的永恒魅力。
2.邀请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
学院主办、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3场;邀请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 Antti Rasila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泛美分校朗勇教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Flotow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段锦泉教授、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床次真司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黄煜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袁亚湘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俞元洪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62场次;我院也选派了多名教师赴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泛美分校、印度理工学院等国(境)外大学讲学、访问、进修、研讨,大大地扩大了我院学术影响力。
3.邀请专家做学术辅导报告
5月31日,湖南省社会科学届联合会巡视员、省科研工作者协会会长刘晓敏研究员应邀在东校区外语楼北311多功能报告厅就“关于社科评价、课题立项、成果评奖、人才评优、成果鉴定的几个问题”做了一场的精彩报告,使老师们对省社科项目申报、成果评奖等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直观的认识。
11月22日,由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服务科研工作者申报国家基金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科学一处处长张守著教授和湖南大学国家“杰青”获得者蒋健晖教授、中南大学国家“优青”获得者李志伟教授做了关于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学术报告。省内十余所高校的近200名老师参加了报告会,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
4.举办名家论坛
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的“湖湘大学堂?名家论坛——‘诗意的栖居’”演讲活动(由湖南国际频道播出)在我校举行;省内多所高校的教师、多家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这两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受到了省内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普及科普,科协活动落实处
积极指导、组织师生参加省、市科协举办的各种科普活动及科技活动周活动。成功举办了2013年校园科技活动周及全国科普日,在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生命科学系根据本系专业特色,5月21日、24日,分别在东、西校区举办了主题为“热爱生命,科学创新”的动植物标本展。展览吸引了我院师生和学院周边的中小学学生前来观看。展览让师生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同时丰富了师生们的动植物知识和动植物标本制作知识,增强了他们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珍惜自然的意识。
五、锐意进取,“2011计划”迈向新征程
1.科学规划目标
遵循湖南省“2011计划”的总体精神和要求,按照“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和“湖南急需、国内一流”的要求,择优认定具有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具备重大机制体制改革基础、前期培育成效明显的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我院在2012年确认了三项院级“2011计划”培育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按照省“2011计划”指标体系,逐一落实目标任务、支撑条件、建设举措,打造“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2.成功申报协同创新中心
由我院牵头组建的“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跻身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批阵容。首批有27所高校共申报36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大学级高校申报22个,学院级高校申报14个,经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形式审查、通讯评审、会评答辩、现场考察和领导小组审定等环节,最后只认定了15个协同创新中心。我院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学院级别的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立项,是对我院科研发展方向的肯定,是对学院多年服务湖南战略需求、服务行业重大需求的肯定。为学院的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为我院的“申硕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服务社会,产学研用结合取得新进展
1.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强化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秉承“抓项目、抓成果、抓服务”的的理念以理性的态度,遵循方向性、科学性、实现性的原则,把握好办学定位,逐步形成办学特色。2013年,我院张春华、刘梦琴2位老师入选首批湖南省企业科技特派专家。学院在确保特派专家职务、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两位特派专家已经分别入驻湖南创大玉兔化工有限公司和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一方面协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加快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与企业一道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企业科技特派专家计划的实施对推动我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我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2.“铅锌冶化与新材料”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工作
“铅锌冶化与新材料”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经过三年的建设,形成了铅锌冶化重金属回收、绿色化工生产等特色和优势方向。在建设期间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省环保厅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高校产业化培育项目2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2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部分科研成果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为学院学科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1月8日,产学研示范基地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验收专家组对基地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赏。
3.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工作
8月27日上午,2013年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对接会在长沙举行,科技处代表在会议现场代表学院与湖南创大玉兔化工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了学院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地对接。
9月27日下午,2013年度湘商银企、校企、产销合作洽谈暨新型工业化产品博览会在株洲市体育馆举行,科技处派代表参加了洽谈会重点推介了“自主知识产权物联网应用安全芯片”、“多官能丙烯酸酯系列产品”和“基因转移新载体”等项目。
10月18日下午,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赴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考察,就产学研用开展专题工作调研,主要考察企业的研发运行机制,调研高校科研成果如何对接企业需求和市场,如何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11月23日上午,我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少华在音乐系排演厅为全院教师作了题为“浅谈高校教师如何产学研工作”的专题学术报告。
4.积极推动联合基金
学院积极为老师与省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牵线搭桥,促使双方开展了各类合作:与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湖南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新化县文化馆、乐祺(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7个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
学院立足省市联合基金,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在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中,与燕京啤酒(衡阳)有限公司、衡阳龙达物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项目2项。
七、完善制度,科研管理有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院科研管理工作,修订了《衡阳师范学院科研管理管理办法》。我们采用点面结合方式,就办法的修订进行广泛调研。相关科室就调研情况也分别写了调研报告,科技处领导及相关科室同志经过反复思考,多次开会讨论,综合各种意见,及时召开了系主任会议,征求系部及广大教师的意见,9-11月份,科技处又分别召开了教师代表及部分学术委员3场座谈会,在第六届科研工作会议上又作了专题讨论,每一次座谈会后,科技处都要对搜集到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查找每份制度修订的关键点,尽可能的实现科研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最后确定的讨论稿提交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
八、竭诚服务,管理队伍建设上水平
1.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工作态度认真敬业,工作作风务实规范。在开展项目管理所涉及的申报、立项、运行、结题、统计、成果等具体工作时,能够将服务融入管理当中,有为一线教师服务、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意识。
2.工作作风进一步严密
科技处同志能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作风效能活动,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能充分发挥工作热情,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无故意刁难,办事推诿扯皮的现象。
3.科研秘书培训常态化
科研秘书是科研主管领导的助手,是科研人员的信息员与服务员,是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延伸”,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9月初,科技处组织科研秘书进行科研培训,要求科研秘书做到:第一,科研秘书要明确工作职责,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第二,要认真学习业务,不断提高管理素质。强化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内容。第三,要搞好清查清理,做好本系部科研基础工作,建立科研档案,随时注意信息更新。第四,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第六,要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规范管理。第七,要努力营造科研氛围,优化科研环境。通过培训,提高了科研秘书的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了科研管理规范化。
总之,科技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但我院科研工作任重道远,为迎接学院的申硕工作,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naltrexone pain
charamin.jp naltrexone alcohol cravings
low dose naltraxone
charamin.jp naltrexone fda approval
maltrexone
open low dose naltexone
low does naltrexone
go how long does it take for naltrexone to work
low dose naltrexone sleep
link naltrexone withdrawal symptoms
naltrexone for cutting
link low dose naltrexone breast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