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HIST—HYB)简介
2021年03月29日 16:33  点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衡阳分中心(HIST—HYB)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HIST—HYB)成立于2016年11月14日,作为HIST在中南地区设立的首个科研基地,该中心立足中南省区,面向东南亚地区,致力于利用空间技术加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与保护。作为HIST在中国设立的第三个分中心,衡阳分中心依托衡阳师范学院,对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综合性、应用性和战略性研究。它是以衡阳师范学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省协同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为依托,以地理与旅游学院为主体,并与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美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学院共同成立的跨学科研究机构。HIST衡阳中心由郑文武教授任负责人,共聘用专职研究人员20人和兼职研究人员4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6人,教授10人,海外名师1人,湘江学者2人,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且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团队。HIST衡阳中心总体研究目标旨在利用空间技术,为UNESCO及其成员国在世界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监测和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并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其空间技术方面的能力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衡阳分中心承担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发表系列研究论文150余篇,出版《景观与家园》、《家园的记忆与表达-传统聚落景观图谱的理论与实践》、《景观基因与地方认同:侗族传统村落的实证》等系列研究专著。中心开展典型遗产地变化的空间动态监测研究、胡焕庸线两侧发展不平衡的自然要素认知以及传统村落以及文化遗产地数字化情景模拟与重建三个研究方向。为了加强国内外合作,扩大这些研究内容和研究力量,面向校内外科研工作者设立开放基金项目,每年资助3-5项。HIST衡阳中心位于衡阳师范学院东校区理科楼中602,面积120平方米,购置了裸眼3D体感体验设备,增强现实体验系统以及幻影成像系统。近三年,部分科学研究工作的情况如下:

(1)窦银娣副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图式语言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解构机理与重构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侗族村寨为例”,经费52万,学校配套40万,共92万;

(2)杨立国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研究—以侗族村寨为例”,经费60万,学校配套40万,共100万;

(3)郑文武博士获得湖南省科技厅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乡村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虚拟旅游开发示范项目”,经费40万;

(4)邓运员教授完成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苗族民俗文化挖掘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经费30万;

(5)郑文武博士获得“《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地图集》编制”项目,经费15万;

(6)邓运员教授参与“智慧衡阳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


(2023年4月更新)

上一条: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教〔2015〕49​号)
下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中心”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介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邮编:421002 联系电话:0734-3456099,8484913 邮箱: kjc@hynu.edu.cn
版权: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处备案号:湘教QS3-200505-000049 湘ICP备05003883号
本页访问次数: , 总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