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是2012年12月由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湘发改高技[2012]2016号),以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为牵头单位,联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湖南省第一测绘院、衡阳市富邦升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的创新平台。
实验室拥有专职研究人员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6人,在读博士4人。此外,实验室还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明全教授、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李朝奎教授、湖南省数字卡通动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峰博士等专家为兼职研究人员。
一、研究方向及服务领域:
在实验室研究团队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面向传统聚落及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以传统聚落保护的数字化技术研发为切入点,以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数字化技术为突破口,以传统聚落中的物质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元素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等为工程化实践目标,为我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传统聚落资源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综合、系统、全面的技术支持。实验室目前已形成了三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1)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多维、多尺度特征提取技术。主要围绕景观基因的多层次、多维度特征提取问题,重点突破以“元-胞-链-形”模型理论为指导的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2)传统聚落中的物质文化元素数字化技术。主要围绕传统聚落的数字化建模问题,重点突破传统聚落中的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虚拟仿真等应用技术;(3)传统聚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主要围绕传统聚落中的情境化建模问题,重点突破传统聚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产品开发集成平台技术、虚拟情境化遗产管理技术等。
图1.实验室技术攻关任务分解方案
二、平台建设情况
完成了1327.68 m2实验室建设,购置了55套仪器、设备和软件,价值159万元,添置了图书15000册和4个资源库,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本实验室积极探索以项目为纽带、以任务为驱动的科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拓展中心社会服务功能,以开放课题形式面向校内外共公开招标设立开放基金项目20余项,使得研究领域的融合性、交叉性、系统性与地方性特色更加突出。
三、近5年所取得的成绩
①项目情况:在研国家级项目8项,科研经费439万;在研省部级项目35项,科研经费233.9万元;对外服务技术项目14项,研究经费339.8万元。
②论文情况: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EI学术论文4篇,CSSCI学术论文22篇;已出版专著2部。国家发明专利和著作权共12项,其中授权8项、受理4项。
③获奖情况:获文化和旅游部优秀成果1项、省社科成果优秀奖一、二、三等奖各1个,省自然科学奖1个。
④人才培养:引进博士5人,并制了面向领域的本科生跨专业课程计划,并开设了“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辅修班”,每年均有80名学生参加,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多项学科行业相关赛事,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5项。
⑤工程化和产业化成果:本实验室提供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行业技术标准和政府决策咨询建议等社会服务,共完成社会技术服务14项(研究经费339.8万元)、完成系统开发5项、技术应用8项、成果转化4项,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的古村古镇保护及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该领域技术成果转化,推出一批基于新媒体的古村古镇数字旅游产品和数字文化景点,形成基于古村古镇文化遗产资源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